讳疾忌医
拼音huì jí jì yī
含义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出处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典故出处
宋·周敦颐《周子通书·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护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近义词
文过饰非
反义词
知错必改
英文翻译
conceal one's illness and avoid treatmen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讳:避忌;忌:怕,畏惧。隐瞒疾病,不愿医治。比喻怕人批评而掩饰自己的的缺点和错误。
成语举例:一个讳疾忌医的人是改正不了自己的错误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比喻不认错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讳,不能读作“wěi”。
成语辨形:讳,不能写作“诲”。
成语辨析:讳疾忌医和“文过饰非”;都有“隐瞒自己的缺点或错误”的意思。但讳疾忌医偏重在“怕人批评;不肯接受帮助”;“文过饰非”偏重指寻找各种理由或借口来掩饰错误、缺点。
成语谜面:说没病不去医院
成语故事
名医扁鹊,有一次去见蔡桓侯。他在旁边立了一会儿对桓侯 说:“你有病了,现在病还在皮 肤里,若不赶快医治,病情将会加重!”桓侯听了笑着说:“我没有病。”待扁鹊走了以后 ,桓侯对人说:“这些医生就喜欢医治没有病的人来夸耀自己的本领。”
十天以后,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发展到肌肉里,如果不治,还会加重。桓侯不理 睬他。扁鹊走了以后,桓侯很不高兴。
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见桓侯,说他的病已经转到肠胃里去了,再不从速医治,就会更加严 重了。桓侯仍旧不理睬他。
又过了十天,扁鹊去见桓侯时,对他望了一望,回身就走。桓侯觉得很奇怪,于是派使者去 问扁鹊。
扁鹊对使者说:“病在皮肤里,肌肉里,肠胃里,不论针灸或是服药,都还可以医治;病若 是到了骨髓里,那还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桓侯的病已经深入骨髓,我也无法替他医治了。”
五天以后,桓侯浑身疼痛,赶忙派人去请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了。桓侯不久就死掉了。
详细解释
- 讳疾忌医是由三个词组成的成语,每个词的意思如下:讳:忌讳,害怕,不敢面对。疾:疾病,问题,困难。忌医:忌讳就医,不敢去医治。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个人或组织在面对问题或困难时因为害怕或忌讳而不敢去解决,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可以用于描述个人、团队或政府等在处理各种问题时的态度。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医学故事。相传有一位叫扁鹊的医生,他擅长医治各种疾病。有一天,有一个人得了一种罕见的疾病,但他因为忌讳而不敢去找扁鹊求医。结果,他的病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了他的死亡。这个故事告诉人们,面对问题和困难时,不要因为害怕而不敢去解决,否则问题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三个词组成,每个词的意思都与讳疾忌医的基本含义相关。
例句
- 1. 他一直讳疾忌医,不敢面对自己的问题,结果问题越来越严重。2. 这个组织对问题一直讳疾忌医,导致了一系列的失误。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的每个字拆分开来记忆,讳疾忌医,讳疾指害怕疾病,忌医指不敢就医。可以通过将这个成语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病入膏肓”、“闭门造车”等,了解它们的用法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在面对考试时总是讳疾忌医,不敢主动请教老师。2. 初中生:有些同学对自己的缺点讳疾忌医,不敢去改正。3. 高中生:面对未来的选择,有些学生讳疾忌医,不敢去追求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一些学生讳疾忌医,不敢去寻求帮助。希望以上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讳疾忌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