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羞与为伍在词典中的解释
xiūwéi

羞与为伍

拼音xiū yǔ wéi wǔ

含义羞:感到羞耻;与:跟;为伍:作伙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认为是可耻的事。

出处《史记·淮队侯列传》:“生乃与哙等为伍。”《后汉书·党锢传》:“逮桓灵之间,主政荒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

典故出处

  • 《史记·淮队侯列传》:“生乃与哙等为伍。”《后汉书·党锢传》:“逮桓灵之间,主政荒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与为伍。”

近义词

  • 羞与哙伍

反义词

  • 引以为荣

英文翻译

  • ashamed to associate with somebody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羞:感到羞耻;与:跟;为伍:作伙伴。比喻把跟某人在一起认为是可耻的事。
    成语举例:如果人人都羞与为伍,请客、送礼之风也就会销声匿迹了。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为,不能读作“wèi”。
    成语辨形:与,不能写作“于”。
    成语谜面:牛羊成群

成语故事

  • 秦末汉初时,由于汉王刘邦能够招贤纳士,广罗人才,所以许多有本领的谋士、大将纷纷投在他的门下。在这些人才中,韩信是一个突出的人物,曾被萧何称为“国士无双”的难得之将才。在灭秦和楚汉战争中,韩信充分发挥了他的军事才能,为后来西汉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由于韩信功高势大,引起了不少人的妒嫉,也引起了刘邦的不安。汉朝建立不久,有人向刘邦报告,说韩信想谋反,刘邦用计逮捕了他,后因查无实据,才放了他。
    韩信虽然被释放并封为淮阴侯,但心中总是闷闷不乐。他始终认为自己功劳大,本领高,对其他一些大臣和将领都看不上,便经常告病不上朝。他眼见周勃、樊哙、灌婴等人人前一套,人后一套,更是不愿意和他们一块儿上朝。
    有一次,韩信从樊哙的门口经过,樊哙很殷勤地把他请到家里,很客气地说:“大王肯光临敝舍,臣下我感到十分荣幸。”韩信本来就瞧不起樊哙,现在见樊哙虚情假义地来这一套,越觉讨嫌,坐了一会儿,就告辞了。樊哙跪着把韩信送走。韩信一出大门,笑了笑说:“我真丢人,这一辈子竟然同樊哙这样的人在一起共事!”
    “羞与哙伍”即以和樊哙这样的人在一起共事感到羞耻,据此,人们引伸出“羞与为伍”这句成语,表示耻于同自己所轻视的人在一起。

详细解释

  • 羞与为伍意为感到羞耻和某人或某事物放在一起相提并论。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品质或行为低劣,令人感到羞耻和不愿与之为伍。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人的行为或品质令人感到羞耻,不愿与之为伍的情况。可以用来描述某人的品德低劣、行为不端或者与某些不良团体或事物有关联,表示不愿与其为伍。

故事起源

  • 《左传·襄公十四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故事中,晋国有一个名叫毛伯的人,他的行为品质十分低劣,被人们所鄙视。有一次,有人把毛伯和一个德高望重的贤人相提并论,引起了众人的不满,纷纷表示不愿与毛伯为伍。从此,人们用“羞与为伍”来形容不愿与品行恶劣的人为伍。

成语结构

  • 由“羞”、“与”、“为”、“伍”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的言行举止如此卑劣,我实在不愿与他羞与为伍。2. 这种不法行为与正直的人毫无共同之处,我们不能与之为伍。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羞与为伍”的发音与“修与卫屋”进行联想,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发音。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品行、人际关系和社交礼仪相关的成语,如“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言行不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偷东西的行为太不好了,我不愿意和他羞与为伍。中学生:他的言行举止太低劣了,我们班同学都不愿意和他羞与为伍。大学生:他的价值观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们不愿意和他羞与为伍。

拆字解意

羞与为伍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