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病相怜
拼音tóng bìng xiāng lián
含义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典故出处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近义词
同舟共济、患难与共
反义词
同床异梦、幸灾乐祸
英文翻译
Misery loves compan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成语举例:同病相怜,缀河上之悲曲。(南朝梁 刘璠《广绝交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怜,不能读作“línɡ”。
成语辨形:怜,不能写作“连”。
成语辨析:同病相怜与“物伤其类”区别在于:同病相怜偏重于“怜”;即互相怜悯同情;而“物伤其类”偏重于“伤”;即伤感、悲伤。
成语谜面:一个病房的病友
歇后语:牛郎织女哭梁祝
成语故事
有位姓张的先生,家里添置了一张床,这张床的确很漂亮,床头有木雕的图案,床尾有好看的花纹,摆在卧室里,给卧室增添了不少光彩。
张先生很想让别人看到这张床,那就会听到许多赞赏的话,他特别喜欢听人恭维,于是,决定通知亲朋好友来家里做客,好借此机会炫耀一下自己新买的床。可是,转念一想,似有不妥,因为家里来了客人,都是在前厅接待,怎么能看到卧室里的床呢。
想来想去,张先生还真想出一个办法来,那就是佯装生病,告之亲朋好友,凡来探望的,岂不都要到卧室来坐一坐?如此,便可以达到目的了。
张先生于是病卧在床,家里人遵嘱告之几位亲朋好友,说张先生有病,不能前去拜望,因分十想念亲友,希望他们有空过来坐坐。
第一位来看望张先生的是一位姓王的老朋友。
王先生刚巧新买了一双鞋,质地很好,样子也不错,于是,王先生穿着这双新鞋去张家拜访,也想趁机让张先生夸夸自己的新鞋。
王先生到了张府,被张家人引至卧室去见张先生。王先生问候过张先生,便退至坐凳旁,正襟坐下。为了让张先生看到自己的新鞋,故意把衣襟扯到一边,再把一只腿搭到另一只腿上,这样翘着脚,更容易让张先生看到鞋。
谁知道,两个人的注意力都放在自己身上,根本没注意到对方的变化。
这样坐了一会儿,张先生只好拍拍床,对王先生说:
“先生请坐近一点,坐到床上来吧,这是我新添置的床,你看如何?”
王先生心领神会,边夸床好,边指着自己的鞋说:
“新东西就是不一样,你看我这双新买的鞋,也不错吧?”
两人都怀着一样的心思,自然彼此理解,于是,两人着实地向对方吹捧了一通。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由三个词语组成,分别是“同病”、“相”和“怜”。其中,“同病”表示人们患有相同的疾病或面临相同的困境;“相”表示相互;“怜”表示同情。因此,“同病相怜”意味着在相同的病痛或困境中,人们能够相互理解、同情对方。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在面对相同的困境或痛苦时,人们之间产生的互相理解、同情的情感。可以用于描述朋友、家人或同事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于描述社会上的共同遭遇。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刘邦和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位军事家,他们在争夺天下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痛苦。有一次,项羽的军队被刘邦的军队围困,陷入了绝境。刘邦得知后,深感同情,派人给项羽送去粮食和军需品,表达了他对项羽的同情和支持。后来,刘邦和项羽分别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两个重要的统治者。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形容在困境中相互理解、同情的情感,逐渐形成了成语“同病相怜”。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动词
例句
- 1. 他们两个人都失业了,同病相怜地一起度过了艰难的时期。2. 在这个团队中,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所以我们能够同病相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同病相怜”拆解为三个词语进行记忆。可以将“同病”理解为“相同的疾病”,“相”理解为“相互”,“怜”理解为“同情”。通过理解每个词语的意思,再将它们组合起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情感和同情相关的成语,例如“同仇敌忾”、“同舟共济”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上有个同学被欺负了,大家都同病相怜地安慰他。2. 初中生:考试失败后,我和同学们都感到很沮丧,大家同病相怜地互相鼓励。3. 高中生:在备战高考的压力下,同学们之间形成了一种同病相怜的情感,互相支持。4. 大学生:大家都在为找工作而努力,面对相同的困境,我们同病相怜地给予彼此支持和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