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巧若拙
拼音dà qiǎo ruò zhuō
含义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出处《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典故出处
《老子》第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近义词
大智若愚
反义词
不可一世、愚不可及
英文翻译
A great intelligent man looks dull.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拙:笨。指真正聪明的人,不显露自己,从表面看,好象笨拙。
成语举例:语言达到如此“大音稀声,大巧若拙”的境界可谓难得。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分句;指不暴露自己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拙,不能读作“chū”。
成语辨形:拙,不能写作“绌”。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著名的哲学家老子说:“最圆满的好似欠缺,可是它的作用永不枯竭。最充实的好似空虚,可是它的作用永无终极。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笨拙,最好的口才好似不会辩说。疾走能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
详细解释
- 大巧若拙是指一个人的技艺非常高超,但表现出来却像是笨拙的。这种技艺的高超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实践积累的结果。虽然他的表现看起来有些笨拙,但实际上是故意为之,目的是为了隐藏自己的真实实力。
使用场景
- 大巧若拙常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某个领域内非常擅长的人,他们的技艺高超,但又不愿意太过张扬,喜欢保持低调。这个成语可以用在各种场合,比如形容一个人在工作中表现出的技巧和智慧,或者形容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时的巧妙方法。
故事起源
-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孙膑的军事家,他擅长兵法,精通战略策略。他在一次战役中,以巧妙的战术击败了强大的敌军,但他的表现却像是一个毫无经验的新兵,故意装作笨拙的样子。这样的表现让敌军大意,最终导致了他们的失败。后来,人们用“大巧若拙”来形容孙膑的战术,也用来形容其他人的技艺高超而又不显山露水的表现。
成语结构
- 大巧若拙由“大”、“巧”、“若”、“拙”四个字组成。其中,“大”表示高超,超过一般水平;“巧”表示技艺娴熟,精巧;“若”表示像,好像;“拙”表示笨拙。
例句
- 1. 他的绘画技巧大巧若拙,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艺术感。2. 这位厨师的烹饪手法大巧若拙,每道菜品都令人赞叹不已。3. 虽然他的棋艺大巧若拙,但总能在关键时刻取得胜利。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表演魔术时,他的手法熟练而巧妙,但表现出来却像是笨拙的,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比如“巧夺天工”、“巧妙无比”等,来扩展对于技艺高超又不张扬的表达方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画技巧大巧若拙,每幅画都很漂亮。2. 初中生:这位运动员的技艺大巧若拙,每一次的动作都非常流畅。3. 高中生:他的写作技巧大巧若拙,每一篇文章都引人深思。4. 大学生:她的演讲技巧大巧若拙,每一次的演讲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