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然大怒
拼音bó rán dà nù
含义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甲乙之间,暴风三溱拔树折木。”
典故出处
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甲乙之间,暴风三溱拔树折木。”
近义词
雷霆大发、暴跳如雷、怒发冲冠
反义词
和颜悦色
英文翻译
make somebody's blood boil <to make somebody very angry; as black as thunder; bluster oneself into anger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成语举例:周瑜听罢,勃然大怒。(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用于人突然生气变脸色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勃,不能读作“bō”。
成语辨形:怒,不能写作“恕”。
成语辨析:勃然大怒和“怒发冲冠”、“怒气冲天”;都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不同在于:勃然大怒强调“突然发怒”;“怒发冲冠”含褒义;强调“义愤发怒”。勃然大怒和“怒气冲天”为中性成语;“怒发冲冠”和勃然大怒只用于人及其神态;而怒气冲天还可用于语言文字一样的东西。
详细解释
- 勃然大怒是由“勃然”和“大怒”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勃然指突然而起,大怒指极度愤怒。它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因为某种原因突然变得非常愤怒,情绪激动,愤怒程度达到了极点。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人因为某种原因而愤怒到极点的状态,可以用于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比如遭受不公正待遇、受到背叛、遭受侮辱等等。
故事起源
- 关于勃然大怒的起源并没有具体的故事,它是根据汉代杨雄的《法言·怒篇》中的“怒者勃然大怒”一句而来的。后来被用作成语,成为了描述愤怒的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 成语“勃然大怒”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其中“勃然”是副词,意为突然而起,表示动作的方式;“大怒”是名词短语,表示愤怒的状态。
例句
-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勃然大怒,气得差点砸了电话。2. 老板看到员工偷懒,勃然大怒,当场开除了他。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勃然大怒”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平静的脸突然变得红通通,愤怒地大声吼叫,形象地表达了“勃然大怒”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与“勃然大怒”相关的成语,比如“怒发冲冠”、“怒火冲天”等。也可以了解更多与情绪和愤怒相关的成语,拓展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看到我的玩具被弟弟摔坏了,我勃然大怒地大声哭了起来。2. 初中生:老师给我打错了分数,我勃然大怒地把试卷扔在了地上。3. 高中生:当我发现我的手机被偷了,我勃然大怒地找了警察报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