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毛求瑕
拼音chuí máo qiú xiá
含义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典故出处
《三国志·吴志·步骘传》:“擿抉细微,吹毛求瑕。”
近义词
吹毛求疵
英文翻译
find quarrel in a straw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成语举例:今员外吹毛求瑕,务在驳放。★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制科》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指故意挑剔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吹毛求瑕,毛瑕都是极小的东西,吹毛是指吹掉毛上的尘土,求瑕是指找出瑕疵。原来是说,吹掉毛上的尘土,找出毛上的瑕疵。后来形容人过分追求完美,对细微缺点过于挑剔。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人或事物过于苛求,对细节过于挑剔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追求完美,对别人要求过高的人。
故事起源
- 相传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吕不韦的人,他非常喜欢珍宝和美玉。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块美玉,但是他觉得这块美玉上有一点瑕疵,于是他把这块美玉吹掉了尘土,发现了一点小瑕疵。他非常失望,觉得这块美玉不完美,于是放弃了。后来,人们就用“吹毛求瑕”来形容吕不韦对美玉的苛求和挑剔。
成语结构
- 吹毛求瑕的结构是“动词+名词+动词+名词”,其中“吹毛”表示动作,“求瑕”表示目的。
例句
- 1. 他对别人的工作总是吹毛求瑕,很难满足。2. 这位老师对学生的作文总是吹毛求瑕,几乎找不到一点好的地方。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吹毛求瑕”与吕不韦对美玉的故事联系起来,想象吕不韦吹掉美玉上的尘土,然后发现了一点小瑕疵,从而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追求完美、挑剔有关的成语,如“挑剔眼”、“苛求”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总是吹毛求瑕,找出我们作文的错误。2. 初中生:他对自己的外貌吹毛求瑕,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打扮。3. 高中生:面试官对我的简历吹毛求瑕,问了很多细节问题。4. 大学生:老板对员工的工作总是吹毛求瑕,要求非常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