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骨碎身
拼音fěn gǔ suì shēn
含义指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
典故出处
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兰孙道:‘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虽粉骨碎身,无可报答。’”
近义词
粉身碎骨、粉身灰骨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身躯粉碎,牺牲生命。
成语举例:〖示例〗俺不免乘此,到那厮跟前,痛骂一场,出了这口愤气。便粉骨碎身,也说不得了。 ★清 洪昇《长生殿 骂贼》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用于人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粉骨碎身是一个形容极度忠诚和奉献的成语。其中,“粉骨”表示身体粉碎成骨,意味着不顾个人安危,甘愿牺牲自己的生命;“碎身”表示身体被摧毁,强调牺牲的程度之深。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为了某个目的,不顾一切地奉献自己,甚至不惜生命。
使用场景
- 粉骨碎身常用于形容某人为了追求理想、维护正义或保护亲人朋友等,不计个人得失,甘愿付出一切的精神和行为。
故事起源
- 粉骨碎身的故事源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极度的忠诚和奉献精神。据传,项羽在失败之后,为了不被敌人俘虏,选择了自尽,以表达对自己事业的忠诚和决心。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动词+名词
例句
- 1. 他对国家的忠诚可谓是粉骨碎身。2. 为了保护家人,他愿意粉骨碎身。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粉骨碎身”与项羽的故事联系起来,形象地想象项羽为了理想奉献自己的场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中国历史中其他有关忠诚和奉献精神的故事,如《三国演义》中的关羽义举刮骨疗毒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帮助同学,不惜粉骨碎身。2. 初中生:为了实现梦想,我愿意粉骨碎身。3. 高中生:为了维护正义,他心甘粉骨碎身。4. 大学生:为了家人幸福,他决心粉骨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