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尽天良
拼音sàng jìn tiān liáng
含义丧:丧失;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出处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利己》:“今人既富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
典故出处
清·钱泳《履园丛话·臆论·利己》:“今人既富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
近义词
丧心病狂、惨无人道
反义词
乐善好施、大慈大悲、德高望重
英文翻译
conscienceles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丧:丧失;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恶毒到了极点。
成语举例:如今丧尽天良的官府要害他们,因此上我家里躲几天。(欧阳山《三家巷》二六)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丧,不能读作“sānɡ”。
成语辨形:丧,不能写作“伤”。
成语辨析:丧尽天良和“丧心病狂”都有“做事凶残”之意。但丧尽天良指失去良心;“丧心病狂”指言行荒谬而且残忍。
详细解释
- 指一个人的品德败坏到了极点,没有一点良心和道德底线。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谴责那些无恶不作、丧心病狂的人,形容他们的行为违背了社会伦理和道德规范。
故事起源
-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齐国的梁惠王曾经派人去迎接晋国的公子重耳。途中,重耳遇到了一个叫做樊於期的人,他向重耳提议杀死梁惠王,夺取齐国的皇位。重耳拒绝了他的提议,但樊於期依然行动不止,甚至在重耳面前表演了一出杀人的戏剧。重耳十分震惊,认为樊於期丧尽了天良。后来,人们就用“丧尽天良”来形容那些行为极端邪恶、没有底线的人。
成语结构
- 动词+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这个贪官污吏竟然敢公然贪污受贿,真是丧尽天良。2. 她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择手段地伤害了许多人,简直是丧尽天良。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丧尽天良”的发音与“丧家之狗”相似,都表达了极端邪恶和不道德的意思。可以通过将“丧家之狗”和“丧尽天良”联想在一起,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道德、品德相关的成语,如“无耻之尤”、“罪孽深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同学的零食,他真是丧尽天良。2. 初中生:他为了考试作弊,竟然用小抄,真是丧尽天良。3. 高中生:那个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成绩,竟然窃取了老师的试卷,真是丧尽天良。4. 大学生:他为了赚钱,不择手段地欺骗了很多人,简直是丧尽天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