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目相看
拼音guā mù xiāng kàn
含义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典故出处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近义词
另眼相看、另眼看待
反义词
视同一律
英文翻译
look at sb. with new eye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成语举例: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朱自清《这一天》)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取得显着成绩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相,不能读作“xiànɡ”。
成语辨形:刮,不能写作“乱”。
成语辨析:“刮目相看”和“拭目以待”;都含有“擦眼睛看”的意思。但“刮目相看”偏重在去掉老印象;重新看待;“拭目以待”偏重在等待着看某种事情的发展。
成语谜面:割除白内障
歇后语:乌鸦照镜子
成语故事
吕蒙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靠姐夫接济,没有机会读书,后来跟着姐夫打帐很勇敢,最终得到了孙权的赏识。目不识丁的他以为凭勇敢就能打天下。有一次。孙权很认真地对吕蒙说:“你现在是国家的栋梁,要好好读书啊“。 吕蒙嘻皮笑脸的回答说:“我现在整天打仗,忙得很呢,哪里有时间读书啊,哈哈。” 孙权很严肃:“我这个当国王的要比你还忙吧?我读了那么多书还嫌不够用,现在还抽空读许多史书和兵书,很有好处啊。你看现在曹操 这么老了,还很好学呢,你可不要把我的话当玩笑啊。”
从这时候开始,吕蒙下定决心,一有空就读书,学识长见得很快。有 一次,当时的大知识分子鲁肃和吕蒙一起讨论国家大事,鲁肃常常 被吕蒙问得不知道该怎么回答。鲁肃很高兴地轻轻地拍拍吕蒙的背说:“以前我 以为你这个大老粗只是在军事方面有本事,现在才知道你学问很好啊, 看法独到,你再也不是以前吴下(吴国)的那个阿蒙了!” 吕蒙很自信地笑着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你怎么能用老眼光看我呢。”。
详细解释
- 刮目相看形容对人或事物的原有看法发生了改变,从而对其有了新的认识和评价。通常表示对某人或某事物的能力、品质、成就等有了更高的评价。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于形容在一定条件下,对某个人或事物的看法发生了转变。常见的使用场景包括:工作中发现同事的能力超出预期、比赛中看到对手的实力超过自己的预期、学习中发现某个学科的难度超乎想象等。
故事起源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记载了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国有一位叫做石碏的人,他的眼睛非常尖利,可以看得很远。一次,晋国的公子重耳被追杀,石碏看到了追兵,于是告诉重耳,并帮助他逃脱。重耳对石碏说:“你的眼睛真是厉害,可以看得很远。”石碏回答说:“在我看来,你才是真正的英雄。”从此以后,人们用“刮目相看”来形容对人或事物的看法发生了转变。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刮”、“目”、“相”和“看”。
例句
- 1. 他之前在公司只是一个普通职员,但是他最近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2. 这个球队以前一直被低估,但是他们最近的连胜让人刮目相看。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刮目相看”与眼睛的形象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你用手刮开自己的眼皮,然后目光变得更加锐利,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这样的形象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其他类似意义的成语,如“改观”、“改弦更张”等,可以扩展对“刮目相看”的理解和运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以前觉得数学很难,但是现在我刮目相看,觉得数学也可以很有趣。2. 初中生:以前我觉得学英语很无聊,但是老师的教学方法让我刮目相看,现在我对英语更有兴趣了。3. 高中生:我以前认为历史没有什么用,但是通过学习,我刮目相看,觉得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现在和未来。4. 大学生:在大学里,我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同学,他们的才华让我刮目相看,我也更加努力学习了。希望以上的学习指南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