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缁辟在词典中的解释

缁辟

拼音zī pì

注音ㄗㄧ ㄆ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用黑帛饰边的练带。《礼记·玉藻》:“士緇辟,二寸,再繚四寸。” 孙希旦 集解:“緇辟,谓士之练带,以緇帛辟其侧。故《士冠礼》、《士丧礼》谓之緇带,以其辟名带也。”

基本含义

  • 指纠正错误,纠缠是非。

详细解释

  • 缁辟是由“缁”和“辟”两个字组成的,其中,“缁”指黑色的丝绸,比喻黑暗的错误;“辟”指道理或者法律,比喻正确的道理或法律。缁辟的含义是纠正错误,纠缠是非,用来形容对错误观念或行为进行批评和指正的行为。

使用场景

  • 缁辟常用于描述批评、指责和纠正他人的言行,通常用于正式场合或者严肃的讨论中。

故事起源

  • 缁辟最早出现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一书中,记载了一个有关纠正错误的故事。当时,鲁国的大夫公叔成因为对国家政治不满,私下里与鲁国的敌人秦国勾结。鲁国的宰相公叔文子发现了公叔成的错误行为,便以正义的态度对其进行了批评和指正,最终使公叔成悔过自新。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缁辟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勇敢地进行缁辟,帮助同事纠正错误的观念。2. 在会议上,领导进行了一次缁辟,指出了大家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缁辟”,将“缁”字联想成黑色的丝绸,表示错误;将“辟”字联想成道理或法律,表示正确。通过将黑色的丝绸与道理或法律相连,来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纠正错误相关的成语,如“斧正”、“矫枉过正”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与批评、指正相关的成语,如“指鹿为马”、“直言不讳”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对我们进行了缁辟,纠正了我们的错误答案。2. 初中生:班长进行了一次缁辟,批评了同学们不守纪律的行为。3. 高中生:老师严肃地进行了缁辟,指出了我们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4. 大学生:在辩论赛上,同学们进行了激烈的缁辟,为了争取自己的观点。

拆字解意

缁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