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生取义
拼音shě shēng qǔ yì
含义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出处《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典故出处
《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近义词
以身报国、舍身求法
反义词
苟且偷生、贪生怕死
英文翻译
prefer honour to lif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举例:舍生取义兮捐微躯,谁云女妇兮夫弗如?(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鸾鸾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舍,不能读作“shè”。
成语辨形:生,不能写作“身”。
成语辨析:舍生取义与“杀身成仁”有别:舍生取义侧重于形容为正义而死;“杀身成仁”侧重于形容为忠诚而死。
成语故事
春秋末期,大夫赵襄子杀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让发誓舍身取义要杀赵襄子,他潜入赵襄子的宅内行刺未遂。赵襄子佩服他的义气放了他。后来他把全身漆成癞子,吞下烧红的炭使声音变哑,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杀。
详细解释
- 舍生取义是指为了追求正义或道义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对于正义和道义的高度认同和坚守,愿意为之奉献一切,甚至包括生命。它体现了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使用场景
- 舍生取义常常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行为具有非凡的勇气和牺牲精神。它常用于赞美那些为了正义而奋斗,甘愿牺牲自己的人。例如,在讲述英雄事迹、表彰勇敢的消防员或军人、谈论为了正义而献身的人等场合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
故事起源
- 舍生取义这个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史记·范睢蔡泽列传》中的故事。故事讲述了范睢和蔡泽两位忠臣,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时,为了保护国家的文化和传统,舍弃了自己的生命,选择了自杀。这个故事成为了舍生取义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舍生取义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舍生”表示舍弃生命,“取义”表示追求正义或道义。
例句
- 1. 他为了保护弱者,不惜舍生取义。2. 那位烈士舍生取义,保卫了我们的家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舍生取义这个成语:1. 将“舍生”和“取义”分开记忆,理解其基本含义。2. 想象一个英雄舍弃自己的生命,追求正义的场景,加深对成语含义的理解。3. 反复朗读和使用这个成语,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舍生取义相关的成语,如“舍己为人”、“舍本逐末”等,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中关于奉献和牺牲的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为了保护小动物,舍生取义地与捕猎者斗争。2. 初中生:那位烈士为了国家的独立,舍生取义地投入了战斗。3. 高中生:她舍生取义地为了保护正义和人权而奋斗,成为了一位人权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