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深火热
拼音shuǐ shēn huǒ rè
含义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典故出处
《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亦运而已矣。”
近义词
水火之中、民不聊生
反义词
安居乐业、人寿年丰
英文翻译
live in great misery <in deep water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成语举例:只要能把国家从水深火热里救出来,他就是至高无上的英雄。(梁斌《红旗谱》四二)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深,不能读作“sēn”。
成语辨形:深,不能写作“身”。
成语谜面:海底焊接
成语故事
出处《孟子 梁急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热。释义好像掉进深水和烈火之中一样难受。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故事战国时,燕王哙改革国政,把君位让给相国子之,将军市被和公子平不服,起兵攻打子之,爆发内战。燕国大乱,齐国乘虚而入,齐宣王派大将匡章率兵十万攻燕。燕国百姓对内战不满,不愿出力抵抗齐军,出现“士卒不战,城门不闭”的局面,有些地方的燕国百姓反而给齐军送饭递水表示欢迎。匡章只用了五十天工夫,就攻下燕国国都。齐军攻占燕国后,并无撤回之意。匡章又不管束军队,士卒欺凌百姓,燕人纷纷起来反抗。这时,齐宣王向正在齐国游说的孟子请教,问道:“有人劝我不要吞并燕国,有人劝我吞并它,到底该怎么办?”孟子回答说:“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反而很高兴,那就吞并它。古人有此先例,周武王便是。”“如果吞并燕国,当地百姓并不高兴,”孟子又说,“那就不要吞并它。古人也有先例,周文王便是。”孟子举了这两个例子后指出:“当初齐军攻入燕国,燕人送饭递水表示欢迎,那是因为燕国百姓想摆脱苦日子;而今如果齐国进而吞并燕国,给燕人带来亡国的灾难,使他们陷入水深火热之中,那他们必然会转而盼望别国来解救了!。
详细解释
- 水深火热这个成语是由两个形容词组成,分别是“水深”和“火热”。水深意味着一个人陷入了深深的水中,无法轻易脱身;火热则代表着极高的温度,让人难以忍受。因此,水深火热形容的是一个人或事物所处的环境或情况非常困难、危险且难以解脱。
使用场景
- 水深火热常用于形容处境困难、压力巨大、难以应对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比如: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重重的任务,可以说“我现在的工作真是水深火热啊!”又如:面对考试的压力和复习的困难,可以说“考试前的日子真是水深火热,一刻也休息不得。”
故事起源
- 水深火热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古代的一部名叫《红楼梦》的小说。在小说中,有一个情节是描述贾宝玉和林黛玉在一个炎热的夏天,到湖边游玩。由于湖水非常深,两人不小心掉进了湖里,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这个故事引申出了“水深火热”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水深火热是一个形容词短语,由两个形容词构成。
例句
- 1. 我的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都是水深火热的状态。2.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想要取得成功是非常水深火热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掉进了一个水深的湖中,湖边又燃起了大火,形成了水深火热的困境。这样的联想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和文化背景。此外,还可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困兽犹斗”、“陷入困境”等,以丰富自己的中文词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数学考试中遇到了很多难题,感觉自己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2. 初中生:期末考试临近,我感到压力很大,整个人都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3. 高中生:高考的竞争非常激烈,想要考上理想的大学真是水深火热啊!4. 大学生:面对就业的压力和激烈的竞争,我感到自己陷入了水深火热的境地。5. 成年人:工作中遇到了很多困难和挑战,感觉自己一直处于水深火热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