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趋尺步
拼音shéng qū chǐ mù
含义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出处《宋史·朱熹传》:“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典故出处
《宋史·朱熹传》:“方是时,士之绳趋尺步,稍以儒名者,无所容其身。”
近义词
循规蹈矩
英文翻译
behave according to decorum <toe a lin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绳、尺:木工校曲直、量长短的工具,引伸为法度;趋:快走;步:行走。指举动符合规矩,毫不随便。
成语举例:清·王韬《传教上》:“其守己奉公,绳趋尺步,盖有与天主教同源而异流,殊途而别辙者。”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南宋时期,朝廷内部在朱熹倡导的“道学”上分为两派,权臣韩侂胄极力排斥朱熹,认为道学为伪学,道学代表结为死党,目的是想篡位。在这种情况下,道学代表们小心翼翼、一举一动都绳趋尺步。有人建议朱熹解散学堂,朱熹总是笑而不答。
详细解释
- 绳趋尺步是由“绳”、“趋”、“尺”、“步”四个字组成的成语。绳是用来测量的工具,趋是追求、追赶的意思,尺是用来测量长度的工具,步是指行走的步子。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像测量时用绳子丈量,行走时用尺子一步一步地走,非常小心谨慎,非常稳健。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的行动非常小心谨慎,步骤非常稳健。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处理事情时非常谨慎,一丝不苟,不敢有丝毫马虎。
故事起源
- 《史记·韩非子列传》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战国时期,魏国的韩非子向魏昭王提出了一个建议。他说:“人民的心情就像在高楼上行走,如果没有护栏,人们会非常谨慎小心,生怕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所以,我们在国家的治理上也应该像行走时一样小心翼翼。”魏昭王听后觉得这个建议很有道理,于是就用“绳趋尺步”来形容治理国家要小心谨慎,步步为营。
成语结构
- 四个字的成语,按照顺序排列。
例句
- 1. 在处理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绳趋尺步,不能有丝毫马虎。2. 他在做实验的时候总是绳趋尺步,一丝不苟。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绳趋尺步”联想为一个人在走绳索的时候,非常小心谨慎,一步一步地走,稳稳当当。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小心谨慎相关的成语,如“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为了不打破玻璃,小明在打扫教室的时候绳趋尺步地擦窗户。2. 初中生: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小红在实验室里绳趋尺步地操作。3. 高中生:为了考试取得好成绩,小张在复习的时候绳趋尺步,一题一题地做。希望以上学习指南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