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断章取义在词典中的解释
duànzhāng

断章取义

拼音duàn zhāng qǔ yì

含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典故出处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

近义词

  • 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反义词

  • 实事求是

英文翻译

  • quote a remark out of its context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
    成语举例:宋人攻击王介甫,说他将明妃写成一个不忠君不爱国的人,其实是断章取义,故入人罪。(朱自清《清华的一日》)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义,不能写作“意”。
    成语谜面:摘录

成语故事

  • 春秋后期,崔杼和庆封杀死齐庄公,拥立齐景公杵舀。庄公的卫士卢薄癸和王何外逃他国。卢的弟弟卢薄弊悄悄取得庆封的信任,用计除掉崔杼一家,并把自己的妻子进献给庆封,他找回卢薄癸及王何,成功杀死庆封一家为庄公报仇。

详细解释

  • 断章取义是指从一篇文章、一段文字或一句话中只取其中的几个字或片段,而忽略了其上下文和原意,从而曲解其真正的含义。这种行为通常是故意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或者误导他人。

使用场景

  • 断章取义常常出现在媒体报道、政治演讲、辩论等场合中。人们可以使用断章取义来曲解他人的观点,制造误导,甚至是攻击对方。

故事起源

  • 《左传·哀公十三年》记载了一个关于断章取义的故事。故事中,晋国的大夫公子重耳被庄子拐走,庄子让他写信给晋国君主,信中只写了两个字“重耳”,结果晋国君主误以为公子重耳叛变,派兵围剿。这个故事成为了断章取义的典故。

成语结构

  • 断章取义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这篇报道对我的观点进行了断章取义,完全歪曲了我的意思。2. 他在辩论中故意断章取义,为自己辩护。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记忆技巧记住断章取义这个词语:将“断”字与“章”字、 “取”字与“义”字进行组合,形成一个形象的记忆场景。例如,可以想象一个人在阅读一本书时,突然将书页撕成了两半,然后拿走了书页上的一小段文字,并且对这段文字进行了曲解。

延伸学习

  • 学习断章取义的同时,也可以学习其他与这个词语相关的成语,比如“曲解事实”、“歪曲事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他断章取义,把我的作业当成他自己的了!初中生:在辩论比赛中,他断章取义,扭曲了我的观点。高中生:这篇评论文章断章取义,完全忽略了作者的原意。

拆字解意

断章取义成语造句

  • 断章取义造句(精选51条)

    1、他传来的话,也是断章取义,你不可全信。2、事实上,“踵事增华”这一文学发展观至少包含三种实现方式,即断章取义、百川灌河及薪尽火传,且这三种实现方式都包含着一种“新变”的成分。3、引语可能会被篡改,使用时断章取义。4、读文章不能断章取义,...

  • 断章取义造句(精选21条)

    断章取义造句1、断章取义的只谈技术而忽略了相关的其他因素往往是错误的。2、因为这些研究的结果,许多跑者就断章取义地截取延伸训练的部份视之为重质不重量的理论。3、你这样子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他的意思怎么行呢?4、你在评论中所征引原著中的句章断章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