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
拼音qiú rén dé rén
含义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出处《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典故出处
《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近义词
如愿以偿
英文翻译
try to find humanity and finally get if <want something and succeed in getting just tha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愿望实现。
成语举例:君所谓求仁得仁,亦复何怨:老夫耄矣,不能驱役鬼神,预人家儿女事。(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七)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指如愿以偿
成语结构:连动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求仁得仁是一个有关善良和回报的成语。它强调了人们应该对他人友善和慷慨,因为善良的行为会得到别人的善意和回报。这个成语鼓励人们通过善行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及通过帮助他人来提高自己的品德。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表达人们应该善待他人,并且善行会得到回报的观念。在社交场合、教育环境和生活中的各个方面,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强调善良行为的重要性。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圣人孟子。孟子是一位有影响力的儒家学派的思想家,他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仁慈和善良的行为。他认为,只有通过善行,人们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得到他人的善意和回报。
成语结构
- 成语“求仁得仁”由四个汉字组成,分别是“求”、“仁”、“得”、“仁”。
例句
- 1. 他总是对别人友善,所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总能求仁得仁。2. 你要知道,善良的行为总会有回报,求仁得仁是一种普遍的道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这个成语:1. 将四个汉字分别写在纸上,并且在每个字的旁边写下其拼音。2. 反复朗读这个成语,并尝试用它造几个句子。3. 与他人一起讨论这个成语的意义和故事起源,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文化和成语有兴趣,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有关善良和道德的成语,比如“以德报怨”和“感恩图报”。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帮助同学捡到了他掉落的铅笔,因此他也帮我找到了我的钥匙。这就是求仁得仁。2. 初中生:我在学校参加了志愿者活动,帮助了一些需要帮助的人。作为回报,他们给了我很多感谢和赞扬,这就是求仁得仁。3. 高中生:我在社区做义工,为老人们提供帮助和陪伴。他们对我非常友好和关心,这就是求仁得仁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