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降纳叛
拼音zhāo xiáng nà pàn
含义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出处《宋史·刘光世传》:“楚州破,命光世节制诸镇,力守通泰。完颜昌屯承楚,光世知其众思归,欲携贰之。……获敌不杀,令持钱文示其徒,有欲归者,扣江执钱为信。归者不绝。”
典故出处
《宋史·刘光世传》:“楚州破,命光世节制诸镇,力守通泰。完颜昌屯承楚,光世知其众思归,欲携贰之。……获敌不杀,令持钱文示其徒,有欲归者,扣江执钱为信。归者不绝。”
近义词
招兵买马、结党营私
英文翻译
recruit deserters and accept mutineer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收容接纳敌方投降叛变过来的人,以扩大自己的势力。现指收罗坏人,结党作恶。
成语举例:无论谁搞招降纳叛、结党营私的罪恶活动,都没有好下场。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降,不能读作“jiànɡ”。
成语辨形:叛,不能写作“判”。
成语辨析:见“招兵买马”。
详细解释
- 招降纳叛是一个描述军事行动的成语,意指用招募和接纳的方式使敌方将士归降或投降。它通常用于形容某个势力或组织成功地吸收了敌方的成员,使其加入自己的阵营。这个成语强调了对敌方将士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使用场景
- 招降纳叛这个成语可以用于描述军事、政治、社会等领域中的情况。在军事方面,它可以用于描述一个军队成功地吸收了敌方的士兵,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在政治方面,它可以用于形容一个政府或组织成功地吸引了反对派成员,使其改变立场。在社会方面,它可以用于形容一个团体或组织成功地吸引了原本持有不同观点或立场的人,使其加入自己的阵营。
故事起源
- 招降纳叛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战争时期。在古代战争中,为了增加自己的实力,各个势力常常采取招降纳叛的策略,通过吸引敌方将士的加入来增强自己的军事力量。这种策略在历史上被广泛使用,因此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招降纳叛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每个字都有其独特的含义。招指招募、吸引;降指归降、投降;纳指接纳、收纳;叛指叛变、背叛。这四个字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描述招募敌方将士归降的成语。
例句
- 1.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成功地招降纳叛了大量敌方将士。2. 这个政党通过招降纳叛的方式,吸引了许多原本反对派的成员。3. 这个组织以其强大的吸引力,成功地招降纳叛了许多原本持有不同意见的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每个字的意思和发音与实际情境联系起来记忆这个成语。例如,想象一个军队通过招募和接纳的方式成功吸引了敌方将士,使其归降,从而增强了自己的实力。将这个情景与成语的发音和含义联系起来,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你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战争策略中的其他成语,例如“以逸待劳”、“围魏救赵”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战争的策略和智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班级通过招降纳叛的方式,吸引了新同学加入我们的游戏小组。2. 初中生:这个电子竞技俱乐部通过招降纳叛的方式,吸引了原本在其他俱乐部的玩家加入他们的战队。3. 高中生:这个政党通过招降纳叛的方式,吸引了原本支持其他政党的人改变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