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色厉声
拼音zhèng sè lì shēng
含义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出处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典故出处
明·方孝孺《王彪之》:“众情疑惧方若锋刃之迫肤,而能处之从容,正色厉声决以大事,非勇者不能也。”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态度严正,言辞严厉。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正色厉声是由“正色”和“厉声”两个词语组成的成语。其中,“正色”表示严肃的神态和表情,“厉声”则表示高亢有力的声音。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人们在表达意见或表达立场时,态度坚决且坚定不移的样子。
使用场景
- 正色厉声常用于形容对错误行为或不公正事物发表批评或表达不满的场景。例如,在会议上,某人对违规行为进行批评时可以说:“他正色厉声地指出了问题所在。”此外,正色厉声也可以用于形容对不公平对待或不正义现象进行抗议和斗争的场合。
故事起源
- 正色厉声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史记·项羽本纪》中的故事。故事中,项羽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著名的将领和政治家。他在对抗秦朝的战争中,曾多次表现出坚决和果断的态度。其中一次,项羽在战争中因有人私自破坏粮草,导致士兵们饥饿,他便“正色厉声”地斥责那个负责粮草的官员,表达了对他的愤怒和不满。
成语结构
- 正色厉声是由两个形容词和一个动词组成的成语。其中,“正色”和“厉声”都是形容词,用来修饰动词“发表”。
例句
- 1. 他正色厉声地批评了那个不负责任的员工。2. 领导以正色厉声的态度向大家发表了重要讲话。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严肃地正脸朝前,同时用力地发出有力的声音,以表达坚决的立场和态度。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例如“正气凛然”、“严肃其事”等,以丰富对于表达严肃和坚决态度的词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老师正色厉声地批评了我不守纪律的行为。初中生:领导以正色厉声的态度对我们进行了座谈和指导。高中生:学生会主席正色厉声地发表演讲,表达了对校园暴力的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