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年
拼音ér lì zhī nián
含义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出处《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典故出处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近义词
三十而立
英文翻译
thirty years of ag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人到三十岁可以自立的年龄。后为三十岁的代称。
成语举例:到了而立之年的歌德更加发奋读书,所以他在后来创作了不少作品。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指30岁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而,不能写作“儿”。
成语谜面:30岁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在鲁国政坛受排挤后,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经历卫、郑、陈、晋等地碰壁后,在蔡国闲居,孔子与弟子们谈起自己的经历,说他从30岁开始立志弘道,到现在快七十岁没能推销出仁政,感慨万千……宰予立即过来安慰孔子。
详细解释
- 指一个人到了30岁左右的年龄阶段,即进入了成年后的黄金时期。在中国文化中,30岁被认为是一个人开始步入成熟、有责任感和经验丰富的阶段。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到达了适合承担更多责任和担当更重要角色的年纪,也可用于祝贺和赞美30岁左右的人。
故事起源
- 而立之年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子罕篇》中的一句话:“而立之年,未有不苦者。”这句话意味着在30岁左右的年纪,没有不经历过一些困苦和挫折的人生。
成语结构
- 而立之年是一个四个字的成语,由“而”、“立”、“之”、“年”四个字组成。
例句
- 1. 他在而立之年就创办了自己的公司。2. 她在而立之年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3. 这个项目由一群而立之年的年轻人共同完成。
记忆技巧
- 1. 关联年龄:将“而立之年”与30岁左右的年龄关联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2. 创办公司
- 将“而立之年”与创办公司的成就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
延伸学习
- 1. 学习其他与年龄相关的成语,如“不惑之年”、“知天命”等。2. 深入了解中国文化中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生阶段的看法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今年快到而立之年了。2. 初中生:我姐姐在而立之年成为了一名著名的科学家。3. 高中生:在而立之年,我希望能够考上理想的大学。4. 大学生:而立之年是一个人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打拼的阶段。5. 研究生:我希望在而立之年之前完成我的研究项目。6. 工作人员:而立之年是一个人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