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
拼音zhǐ yú zhì shàn
含义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出处《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典故出处
《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近义词
至善至美、十全十美、白璧无瑕
反义词
毫无是处、漆黑一团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止:达到;至:最,极。达到极完美的境界。
成语举例:鲁迅《而已集 黄花节的杂感》:“革命无止境,倘使世上真有什么'止于至善',这人间世便同时变了凝固的东西了。”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止,不能写作“至”;至,不能写作“止”。
详细解释
- 止于至善是一个由《论语》中的一句话演变而来的成语。其中的“止于”表示停止、终止,“至善”表示最高境界、最好的状态。这个成语强调了人们应该追求至善的道德境界,将其作为行为准则。
使用场景
- 止于至善常常用于描述人们的行为、品德等达到最高境界的情况。可以用于表扬一个人的高尚品德,也可以用于教育引导人们追求道德上的进步。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论语·卫灵公》。孔子曾经对卫灵公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孔子的意思是,君子如果不重视自己的威严,不继续学习,就会变得浮躁。君子应该以忠诚和诚信为主导,与自己的朋友保持良好的关系,如果犯了错误就要勇敢地改正。
成语结构
- 止于至善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他的行为止于至善,深受大家的尊敬。2. 她的品德高尚,一直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止于至善”与追求道德境界的概念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停下脚步,停在道德的最高点上,达到止于至善的境界。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论语》中的其他名言警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道德观念。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我的行为能够止于至善,做一个乖乖的好孩子。2. 初中生:我们应该追求止于至善的境界,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3. 高中生:止于至善不仅是个人行为的追求,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