龇牙裂嘴
拼音zī yá liè zuǐ
含义露出牙,张开嘴。形容凶狠难看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嘴,半晌说不的话。”
典故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七回:“杨雄、石秀都跟出前厅来看时,只见杜兴下了马,入得庄门,见他模样,气得紫涨了面皮,龇牙露嘴,半晌说不的话。”
近义词
龇牙咧嘴、咨牙俫嘴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露出牙,张开嘴。形容凶狠难看的样子。
成语举例:吃饭一拿起饭碗,就龇牙裂嘴装鬼脸说:“怎么净吃小米,还不敌猪食。人家那边一天两顿面,我还嫌不合口味。”★杨朔《熔炉》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龇牙裂嘴是形容一个人因极度愤怒或恶意笑而面部扭曲的表情。其中,“龇牙”表示露出尖锐的牙齿,而“裂嘴”则表示嘴巴被扯得很大。整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面对愤怒或恶意时的丑陋表情。
使用场景
- 龇牙裂嘴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们在极度愤怒、恶意嘲笑或嘲讽他人时的表情。可以用于讽刺、嘲笑或描述某人的丑陋行为或态度。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一个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个名叫“齐鼎”的人,他是一个非常暴躁和凶恶的人,常常对他人发火并露出愤怒的表情。有一天,他因为一点小事又大发雷霆,他的嘴巴被扯得很大,牙齿也完全暴露出来,形成了一个恶心而丑陋的表情。后来,人们就用“龇牙裂嘴”来形容一个人因愤怒而面部扭曲的表情。
成语结构
- 龇牙裂嘴是一个由动词“龇牙”和动词“裂嘴”组成的成语,表示一个人的面部表情。
例句
- 1.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龇牙裂嘴地大笑了起来。2. 当他看到自己的对手失败时,他龇牙裂嘴地嘲笑着。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因为极度愤怒或恶意而面部扭曲,嘴巴被扯得很大,露出尖锐的牙齿,形成了一个丑陋的表情。将这个形象与成语“龇牙裂嘴”联系在一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表情相关的成语,例如“怒目圆睁”、“笑逐颜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生气得龇牙裂嘴,好像要吃掉别人一样。2. 初中生:当老师批评他的时候,他龇牙裂嘴地回应了一句不礼貌的话。3. 高中生:他看到对手失败后,龇牙裂嘴地嘲笑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