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ìérjiàntīngérwén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拼音shì ér bù jiàn,tīng ér bù wén

含义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典故出处

  • 战国·宋·庄周《庄子·知北游》:“终日视之而不见,听之而不闻,搏之而不得也。”

近义词

  • 视之不见,听之不闻

英文翻译

  • see and hear it without taking any notice <turn a blind eye to and a deaf ear to>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形容不重视,不注意。
    成语举例:秦牧《核心》:“英雄人物即使就在他眼前,他也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故意忽略或回避问题或困难,不肯去面对或解决。这种行为常常出现在面对不愉快的事情或困难时,人们选择选择逃避或装作不知道。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对于明显的问题或事实选择故意忽略或回避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不敢正视问题、推诿责任或逃避困难的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左传·昭公十四年》:“故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里的“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原本是用来批评昭公不敢正视自己国家的问题,推卸责任。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视而不见”和“听而不闻”。两个部分都是动词短语,表示故意不看见或听见。

例句

  • 1. 他虽然知道这个问题存在,却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 领导完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我们的建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与逃避问题或困难的行为联系起来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闭上眼睛和耳朵,装作不知道周围发生的事情。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逃避问题或回避困难相关的成语,例如“回避现实”、“掩耳盗铃”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做家庭作业,所以我常常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 初中生:老师讲的时候,有些同学总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导致考试成绩不好。3. 高中生:面对学业压力,有些同学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不是主动解决问题。4. 大学生:有些同学对社会问题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缺乏社会责任感。5. 成年人:在工作中,有些同事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一些工作上的问题,这样会影响整个团队的效率。

拆字解意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成语造句

  • 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造句(精选18条)

    1、这叫他怎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叫他怎能忍气吞声宽大为怀?对于一个正常的男人来说,在自己女人失节的这个问题上,永远没有“事出有因”。2、当救护车拉着警报声驶来时,在文明国家里,其他车辆会立刻自动让开。但在上海,周围的车辆却往往视而不见、听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