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敲侧击
拼音páng qiāo cè jī
含义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典故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回:“只不过不应该这样旁敲侧击,应该要明亮亮的叫破了他。”
近义词
拐弯抹角
反义词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
英文翻译
in a roundabout wa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写文章不从正面直接点明,而是从侧面曲折地加以讽刺或抨击。
成语举例:为了不打草惊蛇,他只是旁敲侧击地询问了来人几个问题。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从侧面含蓄表达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正音:侧,不能读作“zé”。
成语辨形:旁,不能写作“傍”;侧,不能写作“测”。
成语辨析:旁敲侧击和“拐弯抹角”;都有“绕弯子”的意思。不同在于:旁敲侧击指不从正面点明;而从侧面曲折地进行;多用于讽刺和抨击;“拐弯抹角”指说话不爽快;绕弯子。
成语谜面:打锣;打腰鼓;打边鼓
歇后语:大洋鼓;打腰鼓的小伙子;扭秧歌打腰鼓
详细解释
- 旁敲侧击是一个形容词语,用来描述一种通过迂回、委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的行为。当有些话题或观点比较敏感或者直接表达可能引起争议时,使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可以避免冲突,并且更容易让人接受。
使用场景
- 旁敲侧击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交流和表达中,特别是在需要谈论敏感话题或者给出建议时。例如,当你想表达对别人的批评或提醒时,可以使用旁敲侧击的方式,以避免直接冲突。
故事起源
- 旁敲侧击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相传有位古代学者在一次宴会上遇到一个傲慢自大的官员,想要提醒他谦虚谨慎,但又不想直接冲突。于是,学者用了一种巧妙的方式,通过旁敲侧击的话语,间接地让官员明白了他的意思。从此以后,人们就用“旁敲侧击”来形容这种间接表达的方式。
成语结构
- 旁敲侧击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旁”意为“旁边”,“敲”意为“敲打”,“侧”意为“侧面”,“击”意为“打击”。这四个字的组合形成了这个成语的含义。
例句
- 1. 他并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意见。2.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旁敲侧击的方法提醒他注意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旁敲侧击”这个词语与一个敲打侧面的画面联系起来,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旁敲侧击的例子,可以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现代小说中的相关描写,深入理解旁敲侧击的应用场景和技巧。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想直接说出来,于是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告诉我他不喜欢我的新发型。2. 初中生:老师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提醒同学们要注意考试的重要性。3. 高中生:在社交场合,人们常常使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来表达对他人的赞美或批评。4. 大学生:在团队合作中,通过旁敲侧击的方式提出自己的建议,可以避免直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