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因老见赠
登堂默无语,见者称目击。
去年糁江上,群盗罗剑戟。
君时濡须游,入山笑相揖。
肩担祖师禅,问答挥即栗。
岂惟警聋瞆,亦足慰岑寂。
春容褪丹青,雨意铺水墨。
定将傥赴感,澄霁自端的。
麦秋数日间,饥肠颇贪得。
兵馀敝庐尽,何独空四壁。
维摩幸无恙,胡避有新室。
白云本无心,能归定能出。
岿然三杰峰,况是旧相识。
我有半仙丹,和剂等菖术。
为言山中人,蟠桃已成实。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扁舟:小船。历阳:地名。
访君:拜访你。
少息:短暂休息。
登堂:进入厅堂。
目击:亲眼目睹。
糁:播种。
罗剑戟:排列如剑戟的盗贼。
濡须游:在濡须游玩。
笑相揖:笑着打招呼。
祖师禅:祖传的禅宗智慧。
挥即栗:言语犀利。
警聋瞆:唤醒聋哑人。
岑寂:孤寂。
春容褪丹青:春天的景色不再如画。
雨意铺水墨:雨景如水墨画。
傥赴:如果前往。
澄霁:晴朗的日子。
麦秋:麦收季节。
颇贪得:非常渴望得到。
兵馀:战乱之后。
敝庐:破败的房屋。
维摩:人名。
新室:新居。
白云:象征飘忽不定。
岿然:高耸的样子。
三杰峰:三座著名的山峰。
半仙丹: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
菖术:菖蒲酒。
蟠桃:神话中的仙桃。
成实:成熟。
翻译
乘小船从历阳而来,拜访你让我稍作休息。走进厅堂默默无言,见到的人都称赞不已。
去年你在江边撒播希望,群盗却如剑戟般横行。
那时你在濡须游玩,进山时笑着与我相见。
肩扛祖师留下的禅宗智慧,交谈间言语犀利。
这不仅警醒耳聋之人,也足以慰藉我内心的孤寂。
春天的美景不再如画,雨意如水墨般渲染。
我定会应你的邀请,等到晴朗时再相聚。
麦收季节仅数日,饥饿的肠胃渴望满足。
战乱后破败的房屋,为何只有四壁空空。
维摩还好吗?为何避开新居而无处安身。
白云本无心,来去自如,你我旧识重逢。
三杰峰巍峨耸立,更何况我们是老朋友。
我有半仙的丹药,如同菖术一样珍贵。
告诉你山中的人,蟠桃已经熟透了。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的会面情景,诗中流露出对自然山水的赞美和对禅学的探讨。开篇“扁舟历阳来,访君得少息”表明诗人乘坐平底小船经过历阳来到朋友处,希望得到片刻的安宁。紧接着“登堂默无语,见者称目击”则展示了两人的会面之情深,连语言都变得多余,只需一眼相望便心灵相通。
诗中还回忆去年江上的往事,“去年糁江上,群盗罗剑戟”,这里透露出一种对过去动荡不安的记忆。随后“君时濡须游,入山笑相揖”则转而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在自然中自由漫步的情景,其中“濡须”一词增添了诗人与友人的亲密氛围。
接下来的“肩担祖师禅,问答挥即栗”表达了对禅学的探求和理解,而“岂惟警聋瞆,亦足慰岑寂”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追求对于心灵的安慰作用。
在诗的后半部分,“春容褪丹青,雨意铺水墨”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象,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感的深刻体验。紧接着“定将傥赴感,澄霁自端的”则表明诗人内心的平和与宁静。
在最后几句中,“麦秋数日间,饥肠颇贪得”透露了一种对生活简单满足的情怀,而“兵馀敝庐尽,何独空四壁”则表现了对现实世界的批判和超然态度。随后“维摩幸无恙,胡避有新室”则是诗人表达自己对于精神避难所的追求。
结尾处,“白云本无心,能归定能出”展示了一种禅宗思想,即对自然的顺应和自在。最后,“岿然三杰峰,况是旧相识”、“我有半仙丹,和剂等菖术”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山中生活的向往,以及一种神仙般的药物修炼。而“为言山中人,蟠桃已成实”则暗示了一种隐逸生活的自足与满足。
整首诗通过对友情、自然和禅学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