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拼音huáng zhōng huǐ qì, wǎ fǔ léi míng
含义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典故出处
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近义词
黄钟毁弃,瓦缶雷鸣
英文翻译
bombastic politicians in power while good men are ou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成语举例:郭沫若《批评——欣赏——检察》:“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对于瓦釜加以不恤的打击。”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分句;指贤人不被所用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出自《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原文为“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意为即使是黄金钟被破坏了,瓦制的釜也能发出雷鸣的声音。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无论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保持自己的原则和风格,不受外界的影响。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逆境中依然保持坚定的原则和品德。可以用来表达一个人在困难时期不屈不挠,坚持自己的信念。
故事起源
- 据传,战国时期的楚国有一位名叫屈原的大臣,他是一位忠诚的臣子,但因为忠言逆耳,被楚怀王所疏远。最终,他被流放到了江边的一座小山上。屈原非常痛苦和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原则和品德,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在他流放期间,他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歌,表达了自己对楚国的忠诚和对人民的关怀。这个成语就是从屈原的故事中引申出来的。
成语结构
- 主语+谓语+宾语,形容词+名词,表示主语在逆境中依然保持自己的原则和风格。
例句
- 1. 他在困境中仍然保持高尚的品德,真是黄钟毁弃,瓦釜雷鸣。2. 尽管遭受了失败和困难,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黄金钟被破坏了,但瓦制的釜却能发出雷鸣的声音,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逆境中坚持自己原则和风格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更多关于屈原的故事和他的诗歌,了解他是怎样在困境中坚守自己的信念的。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尽管考试没有考好,但我依然坚持做好每一次作业,黄钟毁弃,瓦釜雷鸣。2. 初中生:虽然班级里有很多人不认同我的观点,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黄钟毁弃,瓦釜雷鸣。3. 高中生:尽管面对高考的压力,我依然坚持每天复习,黄钟毁弃,瓦釜雷鸣。4. 大学生:即使面临就业的困难,我依然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黄钟毁弃,瓦釜雷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