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予夺
拼音shēng sǐ yǔ duó
含义指能够决定生命与死亡的权力。也可用来形容某种情况下的极端紧迫。
出处
详细解释
- 生死予夺一词源于《孟子·告子下》:“生者可以杀之,死者可以活之。”意为有权决定生命与死亡,可用来形容极度危急的情况下,对生死的掌控。
使用场景
- 生死予夺常用于形容决定性的权力,如医生在紧急情况下对病人进行抢救,法官在判决案件时决定被告的生死等。
故事起源
- 生死予夺一词来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主要讨论了人们对生死的权力和掌控。
成语结构
- 生死予夺是一个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生、死、予、夺分别表示“生命、死亡、给予、夺取”的意思。
例句
- 1. 在这个战争中,士兵们的生死予夺都掌握在指挥官的手中。2. 医生在手术室里面对病人的生死予夺,需要非常慎重的决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生死予夺的三个字分开记忆,生表示生命,死表示死亡,予表示给予,夺表示夺取。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哲学著作,了解生死予夺的更深层含义和讨论。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医生有时候需要做出生死予夺的决定,救人真的很了不起。2. 初中生:电影里的超级英雄经常要面临生死予夺的挑战,他们都是勇敢的。3. 高中生:在战争中,将军需要做出生死予夺的决策,这是非常艰难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