靡所适从
拼音mí suǒ shì cóng
含义不知何所依从。
出处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典故出处
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或拟议不定,靡所适从。”
近义词
无所适从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不知何所依从。
成语举例:清·黄钧宰《金壶浪墨·白旗》:“时各帅意见不同,卒无定计,甚至出令旋止,靡所适从。”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不知怎么办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成语“靡所适从”由“靡”和“所适从”两个部分组成。其中,“靡”意为没有、不;“所适从”意为有地方能够容纳、适合或接纳。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容纳、适合或接纳某人或某物。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或某物无法被任何地方接受或容纳的情况。也可以用来形容某人或某物无法适应或适合任何环境。
故事起源
- 成语“靡所适从”最早出自《左传·昭公十七年》:“靡所适从,所以事君。”意为没有一个地方能够容纳、适合或接纳某人或某物,是为了表达对昭公忠诚的臣子。
成语结构
- 形容词+所+动词+从
例句
- 1. 这个人的行为太过古怪,无论去哪里都是靡所适从。2. 这种观念在现代社会中是靡所适从的。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靡所适从”拆分为“靡”和“所适从”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同时,可以通过想象一个没有任何地方能够接纳或容纳某人或某物的场景来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适应性和接纳性相关的成语,如“四海为家”、“无处安放”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小狗走丢了,找了好多地方也是靡所适从。2. 小学生:这本书太难了,我读了几页也是靡所适从,看不懂。3. 初中生:他的行为举止太古怪了,老师们都觉得他是靡所适从的。4. 高中生:这个城市对于艺术家来说太保守了,他们的作品很难在这里被接纳,可以说是靡所适从的。5. 大学生:他的想法与我们的研究方向不符,所以在我们的项目中是靡所适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