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元识微
拼音tōng yuán shí wēi
含义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出处明·张居正《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仰溯圣人之蕴者,则有司存焉。”
典故出处
明·张居正《礼乐记》:“孔子睹庙器而知持盈之理,聆琴音而思文王之德,倘有通元识微之士,能于器数之间,仰溯圣人之蕴者,则有司存焉。”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通晓玄奥微妙的道理。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通元识微是由三个词语组成的成语。通元意为通达事物的根本,识微意为洞察微小的细节。这个成语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能够全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并且能够注意到微小的细节。
使用场景
- 通元识微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洞察力非常敏锐,能够从细微的细节中发现问题或者得出结论。这个成语可以用于赞美一个人的智慧和洞察力,也可以用于鼓励他人在分析问题时要注重细节。
故事起源
- 通元识微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德充符》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庄子的哲学家,他在路上看到一只小鸟,觉得它的脚上有一点异样。庄子仔细观察后发现小鸟的脚上系着一根丝线,于是他断定这只小鸟是被人捕捉过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庄子通过观察小鸟脚上的细节,洞察到了小鸟的经历,展示了他通元识微的能力。
成语结构
- 通元识微是由三个汉字组成的成语,通元、识微分别表示通达事物的根本和洞察微小的细节。
例句
- 1. 他的通元识微让他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2. 这位教授的通元识微使他在研究领域中成为了专家。3. 她的通元识微让她能够发现大家忽略的问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站在一棵大树下,他通达树木的根本,并且仔细观察树叶的微小细节,从而得出结论。这个形象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与洞察力和智慧相关的成语,如“明察秋毫”、“一针见血”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的通元识微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课文。2. 初中生:他的通元识微使他能够在考试中找到解题的关键。3. 高中生:他的通元识微让他在辩论比赛中击败了对手。4. 大学生:她的通元识微在实验室的研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