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道而驰
拼音bèi dào ér chí
含义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出处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典故出处
唐·柳宗元《〈杨评事文集〉后序》:“其余各探一隅,相与背驰于道者,其去弥远。”
近义词
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北辕适楚
反义词
如出一辙、并驾齐驱
英文翻译
march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成语举例:道学先生于是乎从而禁之,虽然很象背道而驰,其实倒是心心相印。(鲁迅《坟 从胡须说到牙齿》)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背,不能读作“bēi”。
成语辨形:驰,不能写作“弛”。
成语辨析:背道而驰和“南辕北辙”、“分道扬镳”;都有“彼此相反”的意思。但“南辕北辙”一般比喻“人的行动和目的恰好相反”。背道而驰没有此意;“分道扬镳”比喻各自向不同的目标前进。
成语谜面:向后转跑;青牛背老子去也
歇后语:张果老倒骑毛驴
成语故事
战国时代,魏国的臣子季梁,奉命出使到外国,可是他在路途中听到魏王准备要攻打赵国邯郸的消息,就赶紧回国去劝魏王。
匆忙回国的季梁对魏王说:“我在太行山下,看到一个驾着车子的人,他赶着马想要去北边,说他准备到楚国去。”魏王说:“楚国应该是向南走的,为什么他要往北走呢?”
季梁回答说:“我也这么跟他说的啊!可是,他认为他的马是匹好马,速度非常快,加上他也带了足够的钱;而且车夫经验丰富,所以他觉得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因此,他不听我的劝告,就继续往北走了。”魏王听了之后,哈哈大笑说:“这个人是个疯子。虽然他有很多好的条件,但是他却往反方向走,怎么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接着季梁就告诉魏王说:“大王说的话一点也没错。但是,像大王现在这样一直攻打附近的国家,这种举动也会让大王离称霸的目标越来越远,这不也是和那个往反方向去走的人一样吗?”。
详细解释
- 成语“背道而驰”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背道”和“而驰”。其中,“背道”指背离正道、背离正确的方向,与它相对的是“顺道”,表示沿着正道、正确的方向前进。而“而驰”是指快速行进,驰骋。因此,“背道而驰”意味着行动与原本的方向或目标完全相反,不顺应正道。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行为、意见或目标与他人相反,背离正常规范或价值观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指责或警示对方的行为。
故事起源
- 成语“背道而驰”的故事起源于《史记·秦始皇本纪》。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修筑长城、统一文字、推行法律等。而在他统一文字的过程中,有一位大臣建议将文字简化,以方便人民学习和使用。然而,秦始皇并没有采纳这个建议,而是坚持保留繁琐的文字。这就是背离大臣建议的行为,被形容为“背道而驰”。
成语结构
- A + 背道而驰
例句
- 1. 他的行为与他的原则背道而驰。2. 这个决定背道而驰,完全违背了我们的期望。3. 他的行动与他的承诺背道而驰,让人失望不已。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背道而驰”与背离正常规范的行为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驾驶一辆汽车时,突然转向与行驶方向相反的路,形成了背道而驰的情景。这种画面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背道而驰”相关的成语或词语,例如“背信弃义”、“违背原则”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说要保护环境,可是他们每天都乱扔垃圾,这是背道而驰。2. 初中生:老师教育我们要诚实守信,可是有些同学经常作弊,这是背道而驰。3. 高中生:政府号召大家减少用塑料袋,可是很多商家还是大量使用塑料袋,这是背道而驰。4. 大学生:我们学校提倡自由思考,但有些老师却强迫我们背诵教材,这是背道而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