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之以法
拼音shéng zhī yǐ fǎ
含义根据法律制裁。
出处《后汉书·冯衍传》:“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典故出处
《后汉书·冯衍传》:“以文帝之明,而魏尚之忠,绳之以法则为罪,施之以德则为功。”
近义词
依法从事
反义词
逍遥法外
英文翻译
punish sb. according to law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根据法律制裁。
成语举例:对于那些目无法纪的人,必须绳之以法,才能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之,不能读作“zī”。
成语谜面:绞刑
详细解释
- 绳之以法是指用绳子捆绑住,表示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是一种法律手段。在现代语境中,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对违法行为者采取法律手段进行制裁和惩罚。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讨论法律、公正、责任等话题,可以用来描述对犯罪分子、违法行为者进行法律制裁和惩罚的场景。也可以用来形容对不守规矩、违反规章制度的人进行惩罚。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四》记载了一个故事,说齐国有个人名叫齐威王,他非常喜欢捕鸟。有一天,他看到一只非常漂亮的鸟,就派人去捕捉它。鸟被捕捉后,齐威王命令将它用绳子绑住。这个故事中的“绳之以法”意味着用绳子来束缚和制约。
成语结构
- 主语 + 绳之 + 动词短语
例句
- 1. 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该严格绳之以法,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2. 对于犯罪行为,我们不能手软,必须绳之以法,让罪犯得到应有的惩罚。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绳之以法”与用绳子捆绑住来形容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和惩罚的意思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法律制度、法治社会的概念,以及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了解更多的成语和相关的故事,扩大对汉语文化的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偷了同学的铅笔,老师要绳之以法,让他认识到错误。2. 初中生:那个打架斗殴的学生应该绳之以法,不能让他逍遥法外。3. 高中生:对于那些贪污受贿的官员,应该绳之以法,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4. 大学生: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注重法治,对于违法行为要绳之以法,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