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节不移
拼音shǒu jié bù yí
含义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出处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典故出处
西汉·刘向《新序·节士》:“子为父死无所恨,守节不移,虽有鈇钺汤镬之诛而不惧也。”
近义词
守节不回
英文翻译
keep one's integrity against conquerors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坚守节操,决不改变。亦作“守节不回”。
成语举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杜恕传》裴松之注:“晋初受禅,以不达天命,守节不移,削爵土,徙武戚。”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成语结构:补充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守节指的是守护自己的道德准则和原则,不受外界诱惑或压力的影响。不移表示始终如一,坚定不变。守节不移即指人始终保持道义的坚守,不为外界所动摇。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面对诱惑或困难时,能够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准则,不轻易妥协或放弃。
故事起源
-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中有一则故事。主父偃是战国时期的一个将领,他在战场上被敌军包围后,为了保持节操和忠诚,宁愿自杀也不愿投降。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守节不移”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守节不移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
例句
- 1. 他面对贪污的诱惑,始终守节不移。2. 即使遭受困难和压力,她也能够守节不移,保持自己的原则。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守节不移的四个字拆分成两个部分进行记忆。守节表示坚守道义,不移表示始终如一。可以联想一个人站在一棵树旁边,手牢牢地抓住树干不放,表示他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准则。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忠诚与信义观念,以及其他与守节不移相关的成语,如“忠诚不渝”、“坚贞不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会守节不移地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2. 初中生:我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守节不移的医生,为病人们尽心尽力。3. 高中生:在面对诱惑时,我要守节不移,不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要守节不移地坚持学习,追求知识的真理。5. 成年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会守节不移地保持自己的原则和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