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若存若亡在词典中的解释
ruòcúnruòwáng

若存若亡

拼音ruò cún ruò wáng

含义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出处《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典故出处

  • 《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近义词

  • 若有若无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有时记在心里,有时则忘记掉。用以形容若有若无,难以捉摸。
    成语举例:明·李贽《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人皇氏》:“后世人天路隔,心量浅隘,上世之事,若存若亡矣。”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难以捉摸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若存若亡表示事物的存在或消亡是不确定的,有可能存在,也有可能消失。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事物或情况极其不稳定,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

使用场景

  • 若存若亡可以用来形容一些不确定的情况或事物,比如一个企业可能会破产或者存活,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可能会好转或者恶化等等。

故事起源

  • 《孟子·告子上》中有一则故事,孟子曾经劝告齐国的国君,说:“国君要像保护火种一样保护百姓,因为火种若不小心熄灭了,就会导致火焰熄灭,生灵涂炭。”后来,这个故事被引申为成语“若存若亡”,用来形容事物存在或消亡的不确定性。

成语结构

  • 若:如果;存:存在;亡:消亡。

例句

  • 1. 这个项目的前景若存若亡,我们需要谨慎考虑。2. 他的健康状况若存若亡,家人都非常担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若存若亡”拆分为“若存”和“若亡”两个部分,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同时,可以想象一个摇摆不定的火焰,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不确定性相关的成语,如“未卜先知”、“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好朋友考试成绩若存若亡,有时候很好,有时候很差。2. 初中生:这个班级的人数若存若亡,因为有些同学可能会转学。3. 高中生:我的大学录取通知书若存若亡,我还不知道能不能被我理想的学校录取。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

拆字解意

若存若亡成语造句

  • 若存若亡造句(精选23条)

    1、他闭上眼睛,全身慢慢放松,精神逐渐进入若存若亡、幽明交替的冥想状态。2、你就当我不存在,按照你自己理解的,将微意守于丹田,只用丹田呼吸,若存若亡,似有似无。3、仰苍苍之色者,不足知其远近;况视听之外,若存若亡,心行之表,不生不灭者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