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丧胆亡魂在词典中的解释
sàngdǎnwánghún

丧胆亡魂

拼音sàng dǎn wáng hún

含义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出处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斯,面不改色。”

典故出处

  • 元·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斯,面不改色。”

近义词

  • 丧胆游魂、丧胆消魂、丧胆销魂

反义词

  • 镇定自若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形容害怕到了极点。
    成语举例:清·钱彩《说岳全传》第76回:“当年跟你老子横冲直撞,杀得那些金兵、湖寇,丧胆亡魂。”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惊恐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丧胆亡魂是由“丧胆”和“亡魂”两个词组成的成语。丧胆表示失去勇气和斗志,亡魂表示灵魂消散或失去生机。这个成语形容人因为极度害怕或惊恐而失去了勇气和斗志,如同灵魂消散一般。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在面对恐怖、惊吓或巨大压力时,人们失去了勇气和斗志,表现出极度的恐惧和无力感。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情绪或心理状态,也可以用于描绘某种事物的恐怖程度。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曹操的历史人物。曹操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在战斗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有一次,曹操率领军队进攻敌方城池,城内的士兵们听说曹操将领导的军队来袭,都感到非常恐惧。他们对曹操的威名心生畏惧,士气低落,不敢出城迎战。曹操的军队顺利攻破了城池,敌军士兵纷纷逃亡,失去了战斗的勇气和斗志。后来,人们就用“丧胆亡魂”来形容这种因为极度害怕而失去勇气和斗志的状态。

成语结构

  • 丧胆亡魂是一个由两个动词和两个名词组成的成语。其中,“丧胆”是动词短语,表示失去勇气和斗志;“亡魂”是名词短语,表示灵魂消散或失去生机。

例句

  • 1. 面对那个恐怖的景象,他吓得丧胆亡魂,无法动弹。2. 在考试前,他紧张得丧胆亡魂,完全忘记了所学的知识。3.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在恐怖的环境中奋起抵抗,不丧胆亡魂。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丧胆亡魂的形象,想象一个人因为极度害怕而变得无力无助,如同灵魂消散一般。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故事、小说或观看相关的电影、电视剧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那只大蜘蛛,我吓得丧胆亡魂,赶紧跑开了。2. 初中生:他在比赛中失利后,丧胆亡魂地回到了教室。3. 高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他感到丧胆亡魂,不知道如何应对。

拆字解意

丧胆亡魂成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