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于泰山
拼音zhòng yú tài shān
含义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典故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近义词
彪炳千古、万古流芳
反义词
轻于鸿毛
英文翻译
To lay down one's life for a noble cause is worthwhil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
成语举例:为人民而死重于泰山。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中性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重,不能读作“重复”的“chónɡ”。
成语辨形:泰,不能写作“秦”。
成语谜面:对仗
成语故事
西汉时期,太史令司马迁为实现父亲的遗愿继续编著《史记》,因李陵事件被施以酷刑。他强忍痛苦,终于在公元前91年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对死的认识:“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详细解释
- 形容某个事物的重要性超过了一切其他事物,或者某个人的责任非常重大,不能轻易推卸。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某个人或事物的重要性、责任重大,也可以用来表达对某个事物的高度评价。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位名叫孟子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孟子是孔子的弟子,被尊称为“孟子”。有一次,孟子在山上看到一群人正在推动一辆大车,他问他们为什么要这么费力地推车。他们回答说:“我们要越过山,所以车很重。”孟子听后说:“重于泰山啊!”意思是说,他们的责任和使命非常重大,就像要把泰山搬过去一样。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成语结构
- 主语 + 重于泰山
例句
- 1. 作为一名医生,对病人的生命负责是重于泰山的。2. 这个决定关系到公司的发展,我们每个人都要认识到它的重于泰山。3. 在考试前夕,她意识到她的复习任务重于泰山,所以她放下了其他事情,全身心地投入到复习中。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重于泰山”联想为泰山这座中国的名山,泰山是中国五岳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名山之一。将“重于泰山”与泰山的重要性联系在一起,有助于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责任、重要性相关的成语,例如“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家庭作业重于泰山,所以我要认真完成。2. 初中生:作为班长,我明白自己的责任重于泰山,要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进步。3. 高中生:高考对于我们来说是重于泰山的考试,我们要全力以赴,争取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