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汉
拼音mén wài hàn
含义指外行人。
出处《五灯会元·天竺证悟法师》:“师举东坡宿东林偈……曰: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曰:是门外汉耳。”
典故出处
《五灯会元·天竺证悟法师》:“师举东坡宿东林偈……曰: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曰:是门外汉耳。”
英文翻译
layman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外行人。
成语举例:朱自清《温州的踪迹》:“但我于中西的画都是门外汉,所说的话不免为内行所笑。”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宾语;指外行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谜面:们
详细解释
- 门外汉是指对某个领域或事物一无所知、外行的人。这个成语源于中国古代,门指的是学问的门径,外汉指的是外行人。形象地比喻那些没有经过专门学习或训练,对某个领域或事物缺乏了解的人。
使用场景
- 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对某个领域或事物没有专业知识或经验的人。例如,当某人在某个领域表现得很不专业或不懂行时,可以用“他是个门外汉”来形容。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水浒传》中。故事中,有一个叫梁山伯的人,他对武艺一窍不通,被称为“门外汉”。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广泛使用,并成为了一个常用词语。
成语结构
- 门外汉是一个由两个词组成的四字成语,每个字的意思分别是门和外汉。
例句
- 1. 他对音乐一点都不懂,完全是个门外汉。2. 这本书写得如此深奥,我读起来像个门外汉。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大门外面,对里面的一切一无所知,完全是个门外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成语和词语,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文化和语言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幼儿园学生:我妹妹还是个门外汉,不知道怎么画画。2. 小学生:我对足球一点都不懂,真是个门外汉。3. 初中生:他对科学实验一窍不通,完全是个门外汉。4. 高中生:她虽然对历史感兴趣,但对这个时期的历史还是个门外汉。5. 大学生:虽然学过一些编程知识,但在这个领域还是个门外汉。